• 首页

  • 学界

  • 观点

  • 人物

  • 招聘

  • 书刊

  • 工作论文

  • 中国经济学年会

大家都在搜

    宏观 微观 GDP 经济增长 CPI 经济政策 宏观 微观 GDP 经济增长 CPI 经济政策
  • 首页

  • 学界

  • 观点

  • 人物

  • 招聘

  • 书刊

  • 工作论文

  • 中国经济学年会

    • 什么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?

      提要:正是由于“投机”,美国股价不断上涨,股市交易兴旺。美国历史中出现过连续不断的股票泡沫,恰恰是这些股票“投机热”为每次大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资本,使美国过去150多年中有千千万万个“百度”故事成为可能。...

      2005-09-25

    • 奥地利学派的主观认识论与交易费用

      详细内容请下载

      2005-09-16

    • 单身与失业问题之我见

      关于这个问题,最先是在一个论坛上面看到一篇讨论中国人口问题的文章,认为为人口膨胀并不是导致失业的一个主要的原因(关于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查阅各种版本的劳动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的书籍,并没有人把两者扯到一起,...

      2005-09-14

    • 重提2002年诺贝尔奖的理性与非理性选择的意义

      重提2002年诺贝尔奖的理性与非理性选择的意义 当你为了省5元而花6元的汽油费开车去批发市场购买几包卫生纸时、当你花不少钱为一件家具购买服务合同但这家具根本不会坏时、当美国股市非理性亢奋时,你会感觉到人们的理性行为又是如何非理性吗?...

      2005-09-12

    • 我学英文的方法

      十八年前我写了一篇题为《学英文的方法》的文章,被某英文老师见到,指我所言不依常规,不应捞过界,我不便发表。后来一些学子听到有 该文的存在,多次要求发表,但文稿失去了,没有再写。 今天国内的学子再三要求,我想,...

      2005-09-02

    • 经济是众人之事

      不少经济问题都有政治含义。这里的 “政治”,用的是孙中山的定义 ——众人之事。经济当然是众人之事,不过,只有当众人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,经济事务的政治含义才足以变成“问题 ”。利益不一致的程度愈高,经济问题的政治含义就愈严重。...

      2005-08-31

    • 金融炼金术:证券分析的逻辑(下)

      金融炼金术:证券分析的逻辑(六) (四)反驳技术分析理论依据的理论依据 技术分析的思想、理论和方法之所以存在根本缺陷,是因为技术分析的?前提?、?前提条件?、?哲学前提?、?理论出发点?、?指导思想?、?根本点?、?依据?...

      2005-08-26

    • [讨论] 经济增长与资源浪费?

      一天一个未来: 自从接触经济学以来,我最困惑的命题就是: 为了经济增长可能需要刺激需求,也就是说要拉动消费,但是对于长远来讲,把本不需要使用的资源拿出来消耗,不就意味着浪费资源吗? 似乎经济学的宏观调控就是在拆东墙补西墙…...

      2005-08-19

    • 一个朋友,一个城市

      (一) 阳光下世界多鲜艳,怎么能视而不见? 我是为你而来,不在乎穿越绵绵山脉。 看星空梦幻般流转,怎么能袖手旁观? 我是为你而来,不在乎穿越绵绵山脉。 ——李健《为你而来》 尽管之前就已经知道休斯顿没有太多的风景,...

      2005-08-09

    •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

      我们利用了省级数据来估算中国自1980 年代开始的财政分权在经济增长上所产生的作用。我们发现,在控制了同时期其它各项改革措施的影响后,财政分权提高了省级人均GDP 的增长率。这与财政分权可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假说一致。...

      2005-08-03

    首页< 1...4546474849...65>尾页

    热门 · Popular

    查看更多

    大家都在搜


      宏观 微观 GDP 经济增长 CPI 经济政策 宏观 微观 GDP 经济增长 CPI 经济政策

    相关链接
    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
    •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
    • 北大金融评论
    • 当代经济学基金会

    联系我们

    地址: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111室

    邮编: 518055

    电话: 0755-26033514

    邮箱: cenet@phbs.pku.edu.cn

    相关链接
    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
    •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
    • 北大金融评论
    • 当代经济学基金会
    关注我们

    © 2023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网站地图 丨 使用条款 丨 技术支持